胎位不正要不要纠正呢
胎位不正我们可以采用运动的不正不纠方法来纠正,运动可以做膝胸卧位来起到纠正胎位不正的胎位好处,另外胎位不正还可以采用中药疗法和艾条炙穴位的不正不纠方法来纠正。
有些孕妇临近分娩,胎位仍胎位不正,不正不纠对选择自己生呢还是胎位剖宫产,常常拿不定主意。这里我要告诉你,胎位不正也不必惊慌,只要定期做好产前检查,按医生的指导去做,也能安全度过分娩。因此,孕妇要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尽可能弄清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如骨盆狭窄、子宫畸形、胎盘异常、多胎等,了解能否纠正及纠正方法。
在妊娠30周前,任其自然,只要勤做产检就行了。可采取饮水疗法,每小时饮1碗水,每天10碗,连饮3天后休息3天,检查胎位是否纠正。
妊娠30-34周,是纠正胎位的时机。
方法一:做膝胸卧位来纠正,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钟,连续做1周,每周检查一次看胎位是否转正。其姿势是,在硬板床上,胸膝着床,臀部抬高,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尽量接近床面,注意做前要空腹、松开裤带。
方法二:用艾条炙两小脚趾胛跟部外侧的至阴穴,每日1次,每次l5-20分钟,连续做l周。注意艾卷离皮肤不要太近,以免烧伤皮肤。两种方法可合并使用,如无人帮助,可一先一后运用,如有老公协助,可同时进行。
如果以上两种办法都不见效,到妊娠34周后,由医生检查确定是否可行从外部进行倒转,让胎儿转180度,及约好倒转的时间。
中药自疗法:
方一:车前子烘干研成粉9克,温水吞服。1周后复查,未转胎,再服1次。最多服3次。
方二:苏叶、黄芩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复查。
方三:当归、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川断、枳壳、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付,分2次煎服,1周后复查。
经上述方法胎位仍然不能得到纠正,则需要在预产期前1-2周住院待产。但胎位不正医生可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不一定都要行剖宫产,根据骨盆大小、胎儿大小、胎位不正的类型、产力及产次等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当然剖宫产也不失为是解决胎位不正的一个常用、安全的方法。
以上就是有关胎位不正要不要纠正的介绍,可见胎位不正是会影响孕妈自然分娩的,严重的话还会危机产妇的生命,所以胎位不正是需要及时的调整和纠正的。以上也介绍了几种有关胎位不正的纠正方法,如果出现胎位不正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纠正。
(责任编辑:百科)
-
衣服穿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起毛球或是毛线头跑出来,这时候的你是不是在犹豫,是该淘汰这些衣服重新买新的,还是修一修继续穿?作为生活达人,当然要节俭,自己动手搞定喽!和常识网一起来看看吧。1、衣 ...[详细]
-
我们在迎接了生命的喜悦后,我们就要开始的忙碌的照顾小宝宝了,宝宝的任何的变化都是会牵挂着母亲的心,那我们的妈妈们就要特别的细心的留意了,妈妈们看到小宝宝出现了颈部淋巴结,妈妈们应该要在生活中如何去治疗 ...[详细]
-
脑瘫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小孩子身上,它有很大原因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脑部受到较大的撞击引起的。对于脑瘫的治疗通常都是比较复杂的,希望身为父母的你们可以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更好的帮助你 ...[详细]
-
儿童的身体健康是父母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了,如果儿童的身体出来了问题,父母肯定都非常担心,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儿童由于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身体的抗病能力比较差,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的话,难免 ...[详细]
-
家居生活的健康常识:屋里花多眼睛累家居生活的健康常识1、卫生间太潮易得病。潮湿的卫生间容易使真菌滋生、繁殖,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湿墩布应晾干后再放入卫生间;保持下水道的畅通;勤开排气扇,卫生间除湿除 ...[详细]
-
婴儿扁桃体发炎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妈妈在哺乳期的时候食用太多热气的食物导致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对于自己的饮食问题引起重视,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吃一些牛奶以及蔬菜等,对于油炸的食物要少吃,这样宝宝就 ...[详细]
-
很多人都认为泌尿感染属于成年人的专利,其实这种想法本人就是错误的,很多儿童因为身体免疫能力比较低或者是遇到了感染源,一样有可能患上泌尿感染疾病。因此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泌尿感染症状的话,建议您带 ...[详细]
-
有越来越多的儿童现在会出现儿童慢性肾炎的病症,而且发展趋势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儿童一旦出现这类疾病最担心的还是要数家长了,如果自己的孩子得了此类疾病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就医,进行专业的治疗,千万不要有拖延 ...[详细]
-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志文、通讯员南宣报道:10月31日,新疆喀什一名刚出生17天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在南航CZ6857乘务组的全力协助下,成功从喀什转运至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当天上午8时14分, ...[详细]
-
很多小孩可能一不注意,就得了小孩结膜炎,比如在幼儿园有孩子得了小孩结膜炎,其他小朋友就容易被传染。因此,家长们都想知道,小孩结膜炎应该怎么预防才能尽量避免。这确实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小 ...[详细]